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对钢铁行业出口过渡期碳定价机制
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对钢铁行业出口过渡期碳定价机制
全球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1.92吨二氧化碳/吨粗钢。其中,高炉—转炉流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最高,达到2.32吨二氧化碳/吨粗钢;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流程排放强度最低,为0.70吨二氧化碳/吨粗钢。
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(CarbonBorderAdjustmentMechanism)是欧盟针对进口商品实施的碳排放定价政策。其核心是对非欧盟国家生产的商品,根据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征收碳关税,以平衡欧盟内外商品的碳成本差异,防止“碳泄漏”(即企业将高碳生产转移至环保标准较低的国家)。
目前,CBAM涵盖范围包括钢铁、水泥、铝、化肥、电力和氢6个行业。根据规定,只要是生产地碳定价低于欧盟碳价的产品,一旦进口到欧盟关税区,就要购买CBAM凭证,补足其间的差额,因此,CBAM本质是为进口产品设立一个虚拟的碳定价机制。
2023年10月起,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已进入过渡期,8月17日发布运营商和进口商指导文件,11月8日发布装置CBAM通信模板-最终草案07.11.2023,11月21日发布欧盟外运营商装置CBAM实施指导文件,钢铁、水泥、铝、化肥等行业出口企业需要按照以上文件要求,由出口商提交碳排放数据,进口商提交报告与申报单,并于2024年1月底前,提交今年第四季度出口产品的碳排放报告。
CBAM为钢铁行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绿色转型信号,促使企业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投入,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、优化生产流程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,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,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,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绿色竞争力。
随着全球对低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将有助于其开拓新的市场空间。例如,欧盟市场对低碳钢、零碳钢的需求增长,为积极推进绿色生产的钢铁企业提供了机遇,企业通过满足CBAM的碳排放标准,获得进入欧盟等绿色市场的通行证,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。
铁行业绿色转型对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拉动作用,如促进低碳能源产业、环保设备制造业、碳捕集与封存(CCS)技术产业等的发展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发展机遇,推动整个产业链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