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m碳关税对适用范围申报政策框架与实施路径标准
cbam碳关税对适用范围申报政策框架与实施路径标准
欧盟碳关税(CBAM)的立法加速于2026年正式实施,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与气候治理进入深度耦合阶段。这一机制通过对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收费,不仅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,更倒逼企业加速绿色转型。
1. 核心规则与覆盖范围
征税对象
2026年起,钢铁、铝、水泥、化肥、电力、氢能六大行业的749个海关编码产品被纳入征税范围,其中氢能仅覆盖灰氢(化石燃料制氢)和蓝氢(天然气制氢),绿氢(可再生能源制氢)因零排放可豁免。特定前体(如钢铁生产中的直接还原铁)和下游产品(如机械零件、建筑构件)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评估后逐步纳入。
计税逻辑
进口产品需按欧盟碳价(预计2026年91.37欧元/吨)购买CBAM证书,计算公式为:碳费用=(产品实际排放-欧盟基准值)×(欧盟碳价-出口国碳价)欧盟基准值基于行业最佳实践设定,例如钢铁行业为1.8吨CO₂/吨钢。
2. 隐性碳价抵扣机制
抵扣规则
第三国已支付的碳价(如中国碳市场配额)可按比例抵扣CBAM成本,但需满足中欧碳价差距不超过50%。例如,若欧盟碳价为90欧元/吨,中国碳价需达45欧元/吨方可全额抵扣,目前中国碳价约8欧元/吨,仅能部分覆盖。
凭证要求
企业需提供碳价支付凭证(如碳交易单据)及第三方机构认证的排放数据,否则将按欧盟默认值计税。
3. 过渡期与长期规划
2025年底前
进口商需完成碳排放数据申报与核查,2026年1月起正式购买证书。2027年提交首份年度报告,2028年欧盟将评估规则并可能优化。
2034年目标
完全取消欧盟本土企业的免费碳配额,实现进口产品与本土产品碳成本趋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