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bam碳关税认证适用范围行业申报减碳目标绿色转型

cbam碳关税认证适用范围行业申报减碳目标绿色转型

2025-11-05 8次

    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(CBAM)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,这一政策通过对进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征收费用,旨在防止“碳泄漏”并推动全球产业链绿色转型。

    CBAM对申报范围的界定始终遵循"碳密集度优先"原则,通过聚焦高排放行业构建减排目标的实施载体。2026年正式实施阶段,首批纳入管控的六大行业——电力、钢铁、铝、水泥、化肥、氢,覆盖了749种核心商品,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强度普遍占全产业链排放的60%以上。这种选择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欧盟对"碳泄漏风险等级"的系统评估:钢铁行业的高炉炼铁工艺单位排放可达2吨CO₂/吨产品,电解铝生产的电力消耗排放占比超70%,水泥熟料煅烧环节的直接排放占全球工业排放的7%,这些行业成为减排目标设定的核心锚点。

    从政策设计来看,CBAM为申报范围行业设定的减排目标具有双重属性:一是相对目标,即要求进口产品碳排放强度向欧盟本土企业靠拢,通过CBAM证书价格与EUETS配额价格的联动机制(当前EUETS价格已突破98欧元/吨),形成"碳排放强度越高,合规成本越高"的市场约束;二是绝对目标,通过2026至2034年间逐步取消免费配额的时间表,间接为行业设定了年均5%-7%的减排速率要求,确保与欧盟"2030年减排55%"的总体目标相衔接。

    CBAM设定的减排目标对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产业影响呈现显著差异,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适应性变革。对于中国等制造业大国而言,申报范围行业面临"合规成本上升"与"技术升级压力"的双重挑战:钢铁、铝、水泥等行业的出口占比虽不足10%,但欧盟市场的高端份额对企业利润至关重要,而这些行业的平均碳排放强度较欧盟先进水平高出30%-50%,若不实施减排改造,CBAM可能导致出口成本上升15%-20%。

返回列表